小雨6°C 2025年02月06日 星期四
尊敬的访客,欢迎您来访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。
油樟矮化密植造林技术手册
实用技术首页>实用技术

油樟矮化密植造林技术手册

发布时间:2023-12-15来源: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、 宜宾市林学会点击:3110

  
  前言:本技术手册参照《油樟矮化密植造林技术规程》DB5115/T102—2023制定,包括地形选择、气候条件、土壤条件、整地方式、苗木质量、造林时间、造林密度、定植、抚育管理、采收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内容。
  一、地形选择
  宜选择海拔(250~1200)m的地带,以低山、丘陵、平原为主,且坡度不大于35°的地段。其中,起垄密植型坡度不大于25°,常规密植型坡度在26°至35°之间。
  二、气候条件
  年均降雨量(800~1600)mm,年均气温(15.0~21.0)℃,年均相对湿度60%以上,年日照时数(750~1200)h,无霜期为(290~360)d。
  三、土壤条件
  宜选择土壤结构良好,土层深厚、疏松肥沃、湿润、保水强,酸性至中性的黄壤,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%。
  四、整地方式
  (1)起垄密植型
  以全垦整地为主,平坡地、缓坡地宜整地筑台(即坡改梯),宜采用机械全垦、深翻整地,整地深度(50~60)cm。心土和表土应分开堆放。应开厢作垄,按照每一种植带预留生产作业道开厢,开厢后顺同一方向深翻土壤并作垄,垄宽按0.8m~1.8m、垄高按0.4m~0.5m,栽植穴长×宽×深按40cm×40cm×30cm。
  (2)常规密植型
  斜坡地、陡坡地宜局部整地,以带状整地或穴状整地为主,整地深度按(30~50)cm。栽植穴长×宽×深分别按50cm×50cm×40cm或40cm×40cm×30cm。
  (3)施基肥
  结合整地按(500~1000)千克/亩的用量施生物有机肥,或按(30~50)千克/亩用量施复合肥(N:P2O5:K2O=15:15:15)。
  五、苗木质量
  应达到DB51/T705-2007Ⅱ级苗标准以上,即苗木地径不小于0.6cm、苗高不低于60cm。裸根苗起苗时应保持根系完好,不伤及I级侧根和须根。
  六、造林时间
  造林时间以当年春季和秋季为宜。选择在新芽未萌动前,即在苗木的“休眠”期进行,阴雨天最佳。
  七、造林密度
  (1)起垄密植型
  垄上单排栽植,行间宜按图1品字形配置,株距(0.6~1.0)m,行距含垄宽(1.5~3.0)m,达到(220~740)株/亩的密度要求。

  
  图1.垄上单排栽植示意图

  垄上双排栽植宜按图2品字形配置,垄内双排栽植,相邻株距按(0.6~1.5)m;同时,大行距含垄宽宜为(2.5~3.5)m,达到(250~880)株/亩的密度要求。
  


  图2.垄上双排栽植示意图
 


  图3.起垄密植型图

  (2)常规密植型
  株距×行距按(1.0~1.5)m×(1.0~3.0)m,达到(148~667)株/亩的密度要求。
  八、定植
  (1)裸根苗
  宜选用1年生苗木造林,栽植技术按“三埋两踩一提苗”方法执行,做到“苗正、根伸、适当深栽、分层覆土、压紧”,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,浇足定根水。主干型苗木可在离地(5~15)cm处截断主枝壅蔸栽植。
  (2)容器苗
  宜选用丛生型苗木,按GB/T15776的规定执行。
  九、抚育管理
  (1)中耕除草
  松土除草施肥每年2次~4次,分别在3月、5月和7月~9月。以清除杂灌为主,宜采用窝抚。中耕深度(10~15)cm,应结合中耕做好正苗、培土、补植、施肥等。
  (2)施肥
  造林后每年4月~9月抚育施肥2次~4次,每次施肥量尿素(20~40)千克/亩或高氮复合肥(30~60)千克/亩,施肥方法以单株穴施、沟施或行间撒施方式追肥,结合中耕除草进行,阴雨天最佳,采收前一个月停止施肥。
  十、采收技术
  (1)采收标准
  油樟矮化密植造林后,当林分中油樟枝条90%达到木质化、平均高度达2m以上时应进行采收枝叶。以枝叶总量50%~100%的采收强度为宜。
  (2)采收期
  起垄密植型:造林后当年进入试产期,第2年进入盛产期,以10月~翌年2月采收枝叶为宜。
  常规密植型:造林后第2年进入试产期,第3年进入盛产期,以10月~翌年2月采收枝叶为宜。
  十一、病虫害防治
  (1)防治原则
  遵循“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”的原则,宜以物理防治为基础,提倡生物防治,按照病虫害发生规律,科学进行化学防治。用药应符合GB/T8321的规定。
  (2)防治方法
  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参照附件1和2。
  附件:
  1、主要虫害防治
  2、主要病害防治
  3、油樟矮化密植造林标准化生产流程图

 

附件1 主要虫害防治

附件2 主要病害防治

附件3 油樟矮化密植造林标准化生产流程图

拟稿:油樟研究所

审核:周成强

签发:练东明

 

分享到
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

主办单位: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

办公地址:宜宾市临港经济开发区竹文化生态公园(成渝竹产业协同创新中心)

联系电话:0831-7865054单位邮箱:yblzyjy@126.com

管理与维护:宜宾聚创网络网站标识码:5115000060蜀ICP备2022011834号